1之前,49岁郭德纲接受采访时,罕见揭露了他从业多年的隐蔽内心。采访当天,主持人走访了郭德纲的书房内景。你可能难以想象,郭德纲的书房中有着他本人都数不清的藏书。许多网友更是调侃,这种规模可以堪比图书馆了。这些书都是郭德纲平日的素材来源,需要他频繁的查找,大量的翻阅。这足以看出,郭德纲在

1
之前,49岁郭德纲接受采访时,罕见揭露了他从业多年的隐蔽内心。
采访当天,主持人走访了郭德纲的书房内景。
你可能难以想象,郭德纲的书房中有着他本人都数不清的藏书。
许多网友更是调侃,这种规模可以堪比图书馆了。

这些书都是郭德纲平日的素材来源,需要他频繁的查找,大量的翻阅。
这足以看出,郭德纲在专业方面下的硬功夫。
但在看过了郭德纲的书房后,面对镜头,他却坦言:
“我说从头再来,我就不干这行了,我累了。
迄今为止,我是一半精力放在专业上,一半精力放在抵挡明枪暗箭上。
再来一次的话,我怕我坚持不下来。我可能会踏踏实实地去写个小说。
比如说我今年49了,我的前半生其实几乎都是在流言和委屈中度过。”
不得不说,这句话背后包含了太多的心酸。
作为公众人物,流言纷争似乎避免不了。但我们控制不了他人的嘴,只能控制自己的心。
有太多人,他们总是习惯性地站在道德和生活的高岗上,以高姿态的方式介入别人的生活。
他们甚至用最坏的心思,最刻薄的标签,去评价一个人。
他们自顾自地指导他人,教训他人,完全无视他人的感受。
王小波曾说:
“口沫飞溅,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,层次很低。”
与其被流言所淹没,倒不如对流言释怀。
就如郭德纲采访最后所说:
“人得学会劝自己,这样一想开了,这几十年就云淡风轻了。”
2
《人人想做他人》中,有两个生动却又让人不由醒悟的例子。
一个办事负责的女佣,她事事尽责。一天,她做完份内事,还精力旺盛,于是她挽起袖子,决定把整个家整改一番。
她来到主人的书房,她按照自己对“整洁”的理解,将书桌上的所有文件分类归纳。
可怜的主人回到家中,原本他凭借感觉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文件,如今,虽然文件整整齐齐地摆列着,他却愣是找不着。
还有一位某家公共汽车公司的服务员。他的工作内容简单,就是收取低廉的运费,将乘客送往目的地。
每天工作的时候,服务员总是想着能够做更多的事情。后来,他想着凭借自己的爱心,他可以到道德文化机构里担任讲师。
为了让自己的两份工作顺利进行,服务员也不放过在公共汽车上工作的时间。
一天,当车上的乘客拉着车上的吊环在车厢内摇来晃去时,服务员却拿起一本道德经,告诉大家不要推来推去,要有善心,要懂得礼让。
可怜的乘客们,一边听着服务员关于善意的劝告,一边却一只脚的容身之处都没有。
是不是形象又逼真?
有太多人,他们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,他们甚至打着“为你好”的名义。
但事实是,没有人的人生愿意被他人所干预,所设限,所固定。
3
自媒体人桌子曾决绝地拉黑了一位身边朋友。
这位朋友有多讨厌?
桌子刚开始学习写作时,经常在社交圈上发表自己的文字,表达一些自己对生活的看法。
大部分朋友看过之后要么真诚评价,要么用心鼓励,但唯有这位朋友,一贯用他高高在上的语气来指指点点。
发了励志类文章,他就评论:“这种毒鸡汤,太油腻了。”
发了教育类文章,他便评论:“逻辑上完全行不通。”
写了一些生活感悟,他也是不放过留言:“负能量太多,价值观不对。”
还有一次,桌子的车子出了问题,在朋友圈发了照片求助,他又来暗戳戳地指责桌子炫耀,甚至说桌子不买国产车就是不爱国。
一气之下,桌子果断拉黑了这位仁兄。拉黑之后,桌子反而觉得神清气爽起来。
杨绛先生曾说过:
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后来才发现,世界上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恬 淡和宁静;
我们曾如此渴望他人的认可,到最后才发现,生活是自己的,与他人无关。”
说到底,生活和幸福不过是一个人的隐私。
做自己的主人,不被他人所左右,才是最值得追求的人生。
4
看过一个故事。
森林里住着一堆相互看不顺眼的冤家:燕子和蝙蝠。
在燕子眼里,日出代表早晨,日落则意味着傍晚。蝙蝠却不以为然,它认为太阳落山后,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。
它们互不相让,总是认为对方才是错的那一方。
有一次,他们又为此争论不休,眼看就要打起来了。
这时,路过的猫头鹰,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话:
“你俩生活作息完全相反,怎么可能得出一样的观点呢?”
是啊,你从未站在我的角度看过问题,你又有什么资格对我指指点点。
记得媒体人张伟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:
“有时我们看不惯别人,不过是因为他们跟我们不一样。
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生活方式:
安分守己的人看着夜夜笙歌的人;活泼的人看着内向的人。
别因为你不喜欢,就狠狠反对它,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
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,也没有完全一致的三观,这是必然存在的现象。
但不同的是,有人总想着质疑和否定别人的三观,满腹敌意;而有人懂得求同存异,学习理解和尊重。
木心先生在诗里写的:“不知原谅什么,诚觉世事皆可原谅。”
真正成熟的人,看谁都顺眼,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的位置都不同。
对一些人、一些事保持释然,是放过别人,更是放过自己。
共勉。
创业项目群,学习操作 18个小项目,添加 微信:niuben22 备注:小项目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ec69.cn/101842.html